【羅馬書】模成神子的形象

《1. 特派傳神的福音》

一.蒙召為使徒(羅1:1~3)

去年跨年時,我就預計今年要講羅馬書,但去年的以弗所書一直講到今年中才結束,所以拖到七月底才開始講羅馬書。

  保羅在此自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,他用的字眼是「奴僕」;他曾說我們過去作罪的奴僕,但他今天選擇作耶穌基督的奴僕。你服事罪,工價是死;服事基督,結局是永生(參羅6:23)!服事基督是愛的奴僕,像律法裡頭說的,那個奴僕在得釋放之後,因為愛他的主人也愛他的家,所以不願自由離去,甘心繼續服事他;我們也是這樣。(參出21:1~6)

  保羅委身於主,作祂的奴僕,然後這位主召他來作使徒。使徒意思是奉差遣的,主耶穌召他來成為奉差遣的人,這裡似乎用了雙重的詞來加重神的呼召與差派;知道自己是蒙差派的,是多麼要緊、寶貴的啊!讓我們知道自己活在神的旨意中,有目標、有意義。劍橋七傑中的Charles Studd一生在中國、印度、非洲三地宣教,未耗費在英國作名士;死前說:「我惟一的喜樂便是:當神交給我一件工作時,我並沒有拒絕。」

   多年前一位長輩跟我談到我的呼召時,表達他的看法,他認為保羅不是說他called to be an apostle(被呼召來作使徒),而說他是a called apostle(蒙召的使徒);也就是說他不是信主作門徒一陣子,才蒙召為使徒。他說,利未人是天生的,不是後來學習成為的。我知道我確實是這樣的,當年信主時,一起頭蒙主呼召來跟隨祂時,裡頭就包含了作傳道人的呼召;但我也知道有些人是信主、跟隨主一段年日後,呼召才顯出的。

  保羅說,神特派他傳福音,他是特派員,是專員,有個專一的目標任務,而他也忠心於此,後來他說:「凡我所行的,都是為福音的緣故。」(林前9:23)他不會在傳福音時順便作點生意,雖然他按當時猶太拉比的規矩,有一門手藝來維生,但他還是專心於使徒職分,沒有同時為自己營利。

  我被人邀請去帶領幾天特會時,他們有時安排我住在飯店,但我從不隨便安排自己的行程;若用聚會外空檔去做什麼,也會先得邀請我之人的同意。我們通常也不會順便去觀光、去玩,除非邀請我們的人主動安排這樣的行程。我們多年來都是帶著這樣的態度服事,但我們從神得著的是多麼豐富、喜樂、滿足啊!

 

二.保羅所傳揚的福音

   保羅說他所得著、所被託付而傳揚的福音,是從神來的,過去的年代就被神的先知們記在聖經上;所以他所傳的福音是依據聖經(那時只有舊約聖經,今天加上新約聖經),而且講的內容就是聖經。他沒有像司布真說的,有些傳道人講道,讀了一段經文之後,就離開那段經文,發揮他想講的觀點;那段經文只是他的藉口罷了!曾有一位長老教會牧師跟我說:你們這樣才真是在講神的道,我們都是講一些世俗的啦。

 我想他是謙卑地這樣說,他本人並非如此;但確實有傳道人是不太講神的道的。多年前,我曾從17世紀幾位偉大清教徒的著作(講章),看見他們如何作解經(釋經)式講道;我多年來寫的講章,詮釋的思路與格式,是效法他們的。

  這福音是什麼呢?保羅很清楚,蒙召傳道的人都應該知道自己要傳什麼,而不是常常聽某位名講員講什麼,就趕緊去學著講。保羅傳的福音是什麼呢?他沒有先提到許多道理,他沒有先提因信稱義、成聖、揀選等道理,而是說:「論到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。」神用祂的愛子來定義宇宙的意義。保羅不是先提到耶穌基督所作成的事,而是祂自己,這二件事不能完全劃上等號。他在另一處將這二事並列:「我…只知道耶穌基督,並祂釘十字架。」(林前2:2)

  你知道分別這二者嗎?你對這二者都有豐富的認識,都能講得出許多東西來嗎?還是你想到福音,想到耶穌,就只想到祂所成全的救贖?其實祂自己才是福音的核心價值。像逾越節晚上,百姓將羔羊的血塗在門楣門框上,那是基督救贖恩典最偉大的預表之一;但逾越節的中心不是這個,而是羔羊(參林前5:7),他們要在前幾天就預備好羔羊,當天要宰殺,塗血,還要烤羔羊肉來吃。

   羅1:3~4。保羅從基督的神人二性談起,神而人的基督正是基督的核心奧祕。保羅用祂按肉體來說是大衛的後裔,來談到基督的人性,也是祂跟人的連結。舊約時代,聖靈在大衛身上運行作工、內住栽培,用他為王的特質,包括受艱苦、擔負責任、像個好牧人,以及被高舉在列國之上,得著君王的威嚴能力,來預表基督;而且基督在肉身上,父母都是大衛王的後裔。

  保羅用主耶穌藉著聖靈從死裡復活,來說到祂的神性。基督帶著神性來取了人性成為人,甚至被殺;又帶著人性從死裡復活,從此將神性人性合於一身,成為我們救恩的源頭。保羅稱祂為「主耶穌基督」,耶穌是人性的名字,能體會人一切軟弱,使我們能靠近祂;基督是神性的名字,成為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,有絕對拯救的大能;「主」是我們降服於祂、敬拜祂。「耶穌基督是主」說明了福音的精髓,也是初代教會最基本、最簡要的信條。

 

三.跟羅馬教會搭起橋樑(羅1:5~7)

  我們並非跟神作生意買賣,給祂什麼來換取什麼,而是全然從祂受了恩惠!保羅在此提到三種呼召:我們都奉召來作聖徒,與世界分別出來,過河作「希伯來人」(意思是:河那邊的人)!你不能又來作基督徒又活在世界樣式中,當你受浸時,你乃是選擇了進入方舟,而不再留在即將滅亡的世界裡;你是被呼召出離「將亡城」,來走天路的。

  我們也蒙召屬耶穌基督:不但不再效法這世界,而且將自己當作活祭獻上,耳上有了愛的奴僕之印記,嘴也有愛的封印,特司諦更的詩句說:「我唇已封魂肅穆」;保羅說:「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印記」(加6:17)。

  有一部分人則奉召為使徒:蒙召與世界分別出來,又歸屬於主,現在主還要那樣地充滿我們,以至於我們將祂自己流溢出來;我們那樣被福音充滿,以至於不能再傳別的。主要以祂自己和祂的豐盛充滿我們的手,叫我們能真實獻上祂所悅納的,包括我們嘴唇的讚美,包括我們生命佳美的果子,也包括我們在「外邦人」中所結的果子。

  保羅說「在萬國之中」,他是外邦人的使徒,所以奉差遣往萬國去。每一個人奉的差遣不同,但福音是給萬民的,包括了住羅馬的人;保羅寫此書信要跟他們分享神的道與屬靈的恩賜。

  羅1:8~12。羅馬教會不是保羅建立的,應該也不是彼得建立的;有可能是五旬節之後,在耶路撒冷過完節回到羅馬的人開始的。畢竟這是羅馬帝國首善之都,來往的人多,一定也包括一些好基督徒,可能是這些人一起建立起來的。而且是個很好的教會,傳出信心的名聲。

  所以保羅用很客氣的方式跟他們說話,沒有因為他是使徒,就以領袖姿態,以威權教訓他們。有些人不管這種倫理,因為有牧師頭銜,到了一個沒有牧師的教會或團契,就自認是他們的領袖;其實想想看,在一個公司擔任CEO,並不能使他到別的公司也是CEO呀!保羅在這卷書中,寫信的語氣,可以作我們的榜樣,他在羅15:15說「放膽寫信給你們」,在15:23~24說要去羅馬是去西班牙時路過的。

  他用稱讚來起頭,(當然他的稱讚是真心誠實的),並提到他如何將他們放在心上,(這顯然也是事實);他這樣說並非要牢籠他們,或是想從他們得什麼利益,而是希望他們知道他從神領受的是真實的,他們若因他這樣對待他們而對他有信任,就容易接受他在信上要寫的話,並因此得著益處。保羅後來在本書末章,提到不少羅馬教會裡他認識之人的名字,也是為了使他們對他覺得親切。多年來我應邀去別處服事,也都學習這麼做,無論是找出跟他們的共同點、稱讚他們,或講出他們中間一些人的名字等等。

 

四.用心靈事奉

  保羅提到他在福音上事奉神,是在心靈裡的事奉。看來保羅沒有用他做了哪些事來呈現他的服事,而是以心靈裡的事奉為服事的核心。我相信對保羅而言,他每天過著親近神的生活,隨時留心遵守主的命令,而且將神託付給他的人放在心上,在主裡想念他們,每逢想到他們就帶到主面前,他認為那就是在事奉神。事實上,我也認為那就是禱告的真義。禱告語錄:

 「如果要給禱告下個簡單的定義,禱告不過是一種轉向神的意願。」(Phillips Brooks,19世紀美國聖公會主教及作家,《小伯利恆》作者)「神所聽見的禱告,不會超過你心靈深處所說的話;如果你的心靈沒有什麼聲音,神當然聽不見你的禱告了。」(Thomas B. Brooks,17世紀清教徒牧師與作家)「當你禱告時,寧可帶著一顆沒有話語的心,勝過帶著一些沒有心在其中的話語。」(本仁約翰)

  19世紀最後20年,一位牛津大學畢業的29歲傑出醫生R. Harold A. Schofield,來到中國太原宣教;他常躲進他那破舊的房間跪下來禱告,特別求神興起有才能的大學生到中國來宣教,那是他未能活著見到的事。就在他從一個粗心的病人感染了白喉,以32歲之齡去世那天,正是劍橋七傑中的何斯德,申請加入內地會到中國的日子!

   以心靈事奉神的人,不會有很多在人面前為他禱告的舉動,那比較像是禱告給那人聽,像講道教導一般,好帶出果效來。用心靈事奉的人,他可以在這裡禱告,確信神要在地球的另一頭作工!

  以心靈事奉神的人,不會只看重眼前可見的事物,不會覺得現在我做了什麼,眼前就看得見果效才是真實;不,他認識禱告的大能。

   用心靈事奉的人,不會只在意他自己的工作;保羅聽見他從未去過之羅馬教會有信心,覺得歡喜並感謝神。一方面他看他們在基督裡都同有一靈,所以他們有信心,他也同得造就;另一方面,他知道他的禱告,甚至他的存心,都會影響主作工在羅馬教會或任何一個地方。但他還是期待能親自與他們見面,因為身體與心靈都能與他們同在,更能有心靈的交通與分享。

  用心靈事奉,就是一種內在生活,你整天關注的是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,你在意的是意識到基督的內住,而直望向祂;在默觀中瞻仰祂的榮美,在默觀中侍候著,求問著要知道祂的旨意。我們的生活與事奉都是一個內在之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