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定期更新分享

【羅馬書29酷似基督】《29. 到處傳了福音

一.使鄰舍喜悅(羅15:1~7

1.   這段話應該是緊接著延續14章的話題。神國的重要特質之一,愛、和睦、和平;其中一個重要表現是要為別人著想,站在別人的地位上,思考別人的想法,進入別人的感覺,而能儘量想辦法讓別人快樂。

2.   遇見軟弱的人,就是那些經過廟旁就會覺得受攪擾、被攻擊的人;參加了喪禮,看到人的遺體,甚至只要看見棺材或聽見哀樂,那天晚上就無法入睡了的人;對食物或一些事,特別有禁忌,或是見不得自己的親人喝酒的人。保羅說,我們如果是比較剛強的人,不要批評論斷這些軟弱的人,而要擔代他們的軟弱。

3.   陪他多走一段路,好繞過廟宇;替他設法看看能不能不用去參加一個喪禮,或至少不用去看到遺體;不在他面前吃他認為不能吃的食物,不在他面前喝酒。保羅希望我們真實認識真理,也被帶入真理中,以致成為自由人,凡事都可行,因此可以為軟弱的人而行一件事,也可以為軟弱的人而不行一件事。

4.   更進一步地,常主動想著要使鄰舍喜悅,讓配偶、兒女、家人、同學、同事,以及同工、弟兄姐妹快樂;留意我們說的話、做的事,都不要帶給人不快樂。總是將此事放在心上,以此為我們自己最大的快樂。已婚的男人可能應該從妻子開始,有小孩的女人從自己的兒女開始,學習作個使別人快樂的人。

5.   耶穌基督自己有這個榜樣,祂可以留在天庭,多麼快樂;但祂甘心降下凡塵,受人辱罵、藐視、逼迫,甚至殺害;即使在十字架上,仍然顧念眾人的需要,也照顧到同釘的強盜。如果我們這一群人都效法祂,會使我們更同心,使神得榮耀。

6.   保羅也要我們注意到從前所寫的聖經,也就是舊約聖經裡,那許多美好的榜樣;他在本書裡就提過好些舊約聖經中的人物與話語,將基督的救恩向我表明,能帶給我們忍耐、安慰與盼望。

7.   他要我們學習彼此接納,即使你我的看法、作法、背景不同,性格也相異,但還是能彼此接納。像亞里斯多德說的:「一顆受過教育的心靈,標記之一就是能容納一個思想,雖然並不接受它。」無論是哲學理論、價值觀、審美觀,或是神學思想、對聖經的詮釋、追求主的方式;你可以跟他不同,也不像他那樣做,但你還是可以容納他和他的做法的存在,接納他這個人。

二.外邦人榮耀神(羅15:8~13

1.   保羅提到一個在當時特別尖銳對立的雙方,要他們彼此接納,彼此擔代,追求和睦;當然也能歡歡喜喜地接納,跟對方交錯而過時有聖靈中的喜樂,那就是猶太人與外邦人,受割禮與未受割禮的人。

2.   基督耶穌為神的真理作了受割禮之人的執事,照神給列祖的應許,從他們中間出來,成全了救贖,使他們得救;但基督也要將福音傳給外邦人,使他們也蒙憐憫,並一同來榮耀神。祂的降生、受難、復活、升天、澆灌聖靈,都為著這二群人。

3.   彼得描述他在外邦人家中的經歷:「我一開講,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,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。」(參徒11:15~17)又在耶路撒冷會議上提到相同的見證,參徒15:6~9。

4.   緊接著,保羅引用了四處舊約經文,來敘述神早已存心要未受割禮的外邦人得救恩。第9節引用的是撒下22:50或詩篇18:49。在詩18:44~50我們看見大衛描述神使外邦人向他降服,等同於預言外邦人將歸服彌賽亞君王,使神的國及於外邦世界,在其中發出讚美歌頌神的聲音!

5.   第10節引用申32:43,這是神要摩西寫給以色列百姓的歌,來見證他們的不是(參申31:19)。神在那時就早已計劃好,要在百姓不順服時,使救恩「滑」到外邦人身上。

6.   第11節引自詩篇117:1,這個只有二節的詩篇,表明神所施慈愛與誠實,不只向著猶太人,也向著外邦人;所以詩人呼喚萬國萬民都來頌讚神!有人指出,保羅引用的四處經文,提到外邦人蒙恩,都說到讚美、歌頌、歡樂、仰望,意思是外邦人都將仰望造他們的主,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(參賽17:7)。

7.   第12節引自賽11:10。這是典型的彌賽亞預言,用耶西的根、大衛王的根源,來預指將要來的彌賽亞君王;而這位他們所期待的大衛王、彌賽亞,將不只在猶太人中顯為大,而且被豎立成萬民的大旗,成為外邦人所仰望的。

8.   不但如此,而且那將不再是中間站,而是成為猶太人與外邦人的永恆安息之所,在那裡有神永恆的榮耀,和神本體一切的豐盛;在那裡一切乾渴將止息,有無窮的喜樂,有至極的愛。就是這一位使人有盼望的神,現在就要使我預嚐天恩的滋味,充滿祂的喜樂平安,充滿祂的能力,也充滿盼望。

三.保羅有倫理觀念(羅15:14~21

1.   因為羅馬已經有教會,不是保羅建立的,所以保羅寫信給他們用很客氣的態度;先多多稱讚、肯定他們(他一定不是隨便稱讚,而是真知道他們如此),然後用「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」的說法,不以自己是外邦使徒,有權柄能這麼做為強奪的。

2.   這是今天有些傳道人該學的倫理觀念。有的牧師到一個新的地方,沒有被邀請,只因看他們沒有牧師在,就宣稱他是他們的牧師。但保羅來到一個會堂,通常不是自己起來帶頭,而是人家請他講。

3.   保羅在此自我介紹一下,他自稱是基督派在外邦人中的僕役,他也真是在他們中間以僕人的態度事奉著;他又是神福音的祭司,要將外邦人引到神面前,像馨香的祭物一般。不只是贏得外邦人歸主,而且要將他們建立栽植得成熟完滿,有基督長成的身量,那才會蒙神悅納,使祂心滿意足。

4.   他在這裡將他服事的能力,分成兩方面,一個是神蹟奇事的能力,這是我們在福音書與使徒行傳常看到的,人因著神蹟而歸向主。但保羅提到聖靈的能力,將它跟神蹟奇事的能力作了區分,表示有時沒有發生神蹟奇事,只藉著神的道,一樣有福音的權能,像施洗約翰。

四.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(羅15:22~29

1.   保羅立志不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,是很好的倫理觀念;但他還是寫了信給羅馬教會,我想他的意思是不會搶奪別人的事工,說成是他自己的事工。

2.   保羅還是用很客氣的方式說話,不說他要特意去他們那裡,跟他們分享屬靈的好處;而是說他想去西班牙,會路過羅馬,順道去看看他們!

3.   他提到他的行程,要先去耶路撒冷賙濟猶太中的窮人。看起來是話家常,其實可能保羅想藉此讓羅馬的猶太信徒知道他所做的,將來可能更容易接納他。保羅期待人願意接納他,目的是因此能接受他傳講的道,從而得著屬靈祝福。

4.   他知道是神要他去的,所以就深信他去的時候,會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。吳勇長老認為一個傳道人一定要具備三件事:1) 有聖經與神學的裝備;2) 有聖靈與神同在的生命;3) 有差派,知道是主的帶領,一旦確定是主帶領的,就能確信必看見神的作為。

5.   多年來我也是這樣服事的,只要知道是神帶領的服事,就確信會遇見渴慕的人,能領受我們所服事的。

五.請求代禱(羅15:30~33

1.   保羅請羅馬教會的聖徒,與他一同為神國也為福音的傳揚禱告;是他心中真實的負擔,不是形式化、樣板式的禱告。「神所聽見的禱告,不會超過你心靈深處所說的話;如果你的心靈沒有什麼聲音,神當然聽不見你的禱告了。」(Thomas B. Brooks)

2.   異地同心的禱告,很能將兩邊的人拉在一起,進入肢體的關係中。保羅期待他能平順、歡喜地到羅馬去;他那時大概還不曉得,他將會是以凱撒的囚犯之身份,帶著鎖鍊去的,也因此將為他的一生添上更美麗動人的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