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羅馬書26酷似基督】《26. 基督徒的教會生活》
一.愛人不可虛假(羅12:9)
1. 愛弟兄沒有虛假,彼得也講過這個(彼前1:22)。如果順從了真理,潔淨了心,重生了,裡頭就有一種生命,是會想愛的,是會去愛的,因為是神的生命,而神就是愛。你就不會是為了私己的利益而去愛,那是虛假的愛,不是從心裡發出的,不是彼此切實相愛。
2. 多年前我搭公車,司機先生面容慈祥,開得很穩重,;我心裡暗暗稱許,想下車時要稱讚感謝他一下。但行至中途,他不知遇見什麼,忽然好像抹個臉,完全變一個樣子,急速踩油門、急速踩煞車,乘客被弄得東倒西歪。顯然他先前的樣子不是他生命的本質。就像有些人,表現得很有愛心、很親切;後來發現對方在他的利益上沒有貢獻,就一下子變冷淡了。但如果我們真實順從真理,將會變得單純,因著愛而去愛。
3. 保羅接著提到愛不會什麼都喜歡,而會厭惡惡、親近善(參林前13:6);跟約翰說法一致,總是把愛跟真理說在一起。有時人跟我傳訊息,說不好的話,若勸他不聽,有時我就會不回應,保持安靜。但我並不討厭他,還是愛他,一旦他傳來好的訊息,我就會回應他。學習這樣管理情感,不喜歡不義,但仍然在愛中。
二.愛弟兄要親熱真摯(羅12:10)
1. 首句可譯成「愛弟兄要愛進真摯的愛裡」。我想,保羅認為愛弟兄是可以主動去操練的,使自己能愛進真摯中。可能你覺得你對某些人本來就是這樣愛的,其實不一定見得;比方你覺得你很愛孩子,但有可能只是自然地跟隨情感而已。
2. 可是你也可以觀察、思考孩子的特性,從其中(包括表現得不如你意的事),看見基督的形象,或是良善(像第9節的善,agathos)的屬性,然後使自己更愛他,像愛耶穌一般,愛進真摯的愛中。
3. 有時遇見我們很自然會覺得厭惡或不想靠近的人,但又需要經常看到他;我會留意觀察、思考,以神的道、神的形象作藍圖來測量,找出他心中的良善,因而引出真摯的愛來。這句話若譯成彼此親熱,當然也是對的,提醒我們不要常一副冷漠沒表情的樣子。
4. 這裡說對人要恭敬(參彼前2:17),因他是按基督形象造的。怎樣表達恭敬呢?要彼此推讓!這方面華人最強了,吃了飯搶著付帳,把人家請你坐的座位一直推著要禮讓給別人等等。但保羅在此不是只講這方面,這裡的推讓有比較看重之意,核心意義是看別人比自己強,對別人有高的評價。當你在小組分享,不太注意並欣賞別人說的,只想著你要說話,而且非說不可,那不是真實恭敬人。我們應當操練這個。
三.殷勤不懶惰(羅12:11)
1. 神不喜歡懶惰的人,箴言多次將懶惰人與愚昧人同列(參箴12:24、13:4、20:4、24:30~32);主審判時,會特別審察我們是懶惰還是殷勤(參太25:26)。所以當你獻生命為主而生活時,要留心作個殷勤的人。殷勤有迅捷之意,創18:1~8亞伯拉罕有很好的榜樣;這樣的人,神喜歡與他為友,懶惰人則不(參箴10:26)。
2. 心裡火熱,原文用的是「靈」;靈裡的火熱來自親近主的生活,因為神是個靈。而「服事」主用的是「奴僕」一字,讓我們侍立著,預備好自己,隨主打發。靈裡火熱會讓我們樂意殷勤服事,且越事奉越甘甜。
3. 羅12:12。環境清明平順、晴空萬里,前途看來一片光明時,我們要喜樂;意思是我們會去思想,而覺得滿足、感恩。德文與英文的感謝,都與思想同字根。而當環境不順利,烏雲密佈,甚至可能下著冰雹時,要忍耐;意思是往正面思想:「現在且看神的作為!」
4. 這裡的「恆切」有「伺候著」的意思(參可3:9),也有常在一起之意(參徒8:13)。恆切的禱告就是使自己佇(音住)留在禱告中,在主的面前,在祂的同在中,總是伺候著,默默地望著主(默觀)。所以「禱告要恆切」是緊連著前句的,因為忍耐意謂著堅忍守著,讓我們的心被凝聚在神和祂的道裡面。
四.幫補與接待(羅12:13)
1. 保羅那個時代,社會上窮人很多,教會裡也是;神兒女在教會裡的生活樣式之一,就是當我們是豐富有餘時,要留心幫助貧窮有缺乏的人。這裡譯作「幫補」的字,就是交通、分享那個希臘字;聖徒間不只作屬靈的分享,也應該在財物上分享。「一味」則是急忙、追逐著,在愛心裡殷勤接待人、款待人。
2. 初代教會有些傳道人,神使用他們到各處去服事人;在那旅館、民宿不普遍的時代,常是弟兄姐妹接待他們。但也因此產生一些弊病,有些人就是這樣遊行各處,要求人接待他們;以致第二世紀一份託使徒名義寫成的文獻《十二使徒遺訓The Didache》上說:
3. 要按福音書所載,接待每一位使徒,像你會接待主一樣。他會停留一天,如果需要,兩天;但他如果停留三天,他就是假先知。當這使徒離開時,除了給夠他吃到下個住處的食物,不要給任何東西;如果他要錢,他是個假先知。如果有人聲稱被靈感動,說:「給我錢。」或是要其他東西,不要聽信他;但是如果他告訴你是有別人需要,你該給那些人。
4. 接待一切主內的訪客,然後明智地觀察他的意向。如果來的人是個旅客,盡可能協助他,但他不應該和你同住超過二或三天,除非真的需要。這是針對當時的弊病,在其他時代,可能就需訂立針對時弊的規矩。
五.真理良善與美
1. 羅12:14是主在登山寶訓裡的教訓,為逼迫我們的人禱告祝福。你因人的逼迫、傷害而難過、苦毒,是被動的;當你起來為他們祝福時,是拿回主動權,以神兒子、自由人的身份來做,就走在生命聖靈的律中。而且這祝福可以化成行動,我對得罪我的人會在心裡說:「總有一天神使你落在我手中!」也就是有一天他有需要,而我又能的時候,就好好地給他恩典。
2. 羅12:15是留意肢體關係並有愛心的一種表現;常留意旁邊人的感覺,就像唱詩歌時學習聽得見自己,也聽得見別人一般。我們在受苦並哀傷時,可以告訴自己說,這是為了有一天能安慰別人而有的;而我們若能靠主勝過這些哀傷,成為常常喜樂的人,就更能沒有自己的情緒纏繞,能隨時進入別人的感受裡,在同理心中帶給人更大的安慰。參林後1:3~6。
3. 羅12:16,這裡的同「心」與「志氣」高大是同一個希臘字,字義是心思意念、意向、傾向、性格、看法、對事情的見解與判斷。不要常帶著你的想法比較「聰明」(跟前字同一字根)的態度,而要常常留意讀人的心,了解人是怎麼想的,俯就卑微、軟弱的人;即使需要為他指出更好的道路、想法,也先儘量站在他的想法裡面來說話行事。
4. 救世軍創立人卜威廉的長女Catherine Booth-Clibborn(la Maréchale元帥、女將軍),創立法國與瑞士救世軍,她晚年回答記者的話說,她一生最主要讀的書是聖經與「人的心」。有一次主帶領她走進一個酒吧,裡頭都是粗獷(音廣)的男人,他們看見幾個漂亮女孩走進來,就都高聲起鬨並開黃腔;她沒斥責他們,而是鎮定地跟他們說:「我給你們五分鐘,儘情笑鬧,但之後你們要給我五分鐘跟你們講話。」後來她贏得其中好些人。
5. 羅12:17,以惡報惡是奴僕心態,受制於人;別人惡待你,你就一定要惡回去。以惡報惡是沒有神、沒有盼望的人做的事,因為不曉得從神得著祝福,不曉得後面的結局是更重要的;以惡報惡的人通常自己沒有生命原則,行事為人常是效法世界的風氣、時尚。
6. 有生命原則的人,會想做出讓人覺得美的事;無論人善待他或惡待他,無論環境是順是逆。這裡「美」一字即譯成「良善」的希臘字καλός,可以有這些美妙的含意:美麗可愛、雅緻迷人、賞心悅目、慷慨施予、高貴、榮譽等等。無論別人怎麼對待我們,我們都要活出這些美麗的樣式來。
7. 我們若想遵行神的道以達永生,需要注重真理,察驗神純全的旨意;也需要注重良善,善待他人;還應該注重美,要讓人喜悅。這才是真理之道的全貌。
六.細緻地過教會生活(羅12:18~21)
1. 這一章講的,其實比較是基督徒的教會生活;在教會裡總要將和睦放在優先位子上,不要將事工發展放在和睦之上。這原則也應該用在家庭、職場上。「若是能行」讓我們了解,如果你盡力和睦,但對方不願意,那就不是你的責任了。
2. 不要自己伸冤,當然有些事講出來,就能化解誤會,我們就可以為自己辯解;但當對方可能是惡意的陷害或散佈謠言,我們也很難辯解時,就放手讓主來處理。我們這一面只要預備好,有機會時就善待對方。
3. 既然我們認為對方做的是不對的,為何我們還要跟他一樣呢?我們只管做對的事就好了,總要以恩慈待人,心存良善,做出美麗優雅、帶來感恩的事,這也是希臘文裡「恩賜」的字義。
4. 一個獻上為主,要按神旨意建立基督身體的人,會這樣細緻地過教會生活,用頭腦思考,很慎重、有節制地,排列好,讓自己在神與人面前都美好地陳列出來,看自己、對待別人,都能合乎中道,使基督的身體被純全地、美善地、令人賞心悅目地建立起來,使神喜悅並得榮耀。